□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春
□ 法治日報全媒體通訊員 銀秋華 王玲
“水清了,農村人居環境改善了,村民心都亮堂了!”近日,浙江省新昌縣檢察院辦案人員與觀察員代表林金仁在開展檢察建議、代表建議落實情況“回頭看”活動時,村民們如是說。
2024年下半年,新昌縣檢察院針對部分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年久失修、處理能力已不符合新的排污規范要求的問題,依法向相關行政機關制發檢察建議督促整改提升。
建立聯動監督工作機制后,新昌縣檢察院及時將該檢察建議報送至“共聯檢察公益保護工作室”,該份檢察建議迅速引起觀察員代表林金仁的重視,他多次向檢察辦案人員咨詢相關法律法規及排污標準規定。
林金仁以其自身所在村污水處理設施維護情況為切入點,與檢察辦案人員先后走訪調研了周邊十余個污水處理站,并針對調研中發現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管護不到位、改造進度遲緩、監管機制不健全等問題,在今年縣人代會期間提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污水管理的建議》,推動相關部門在原有運維資金的基礎上追加投入近600余萬元,促進了全縣800多個污水處理站的改造升級。
近年來,新昌縣檢察院以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為基本價值追求,在與縣人大常委會聯合調研基礎上,共同探索“人大+檢察”聯動監督工作機制,深化人大代表建議與檢察建議雙向銜接轉化,使公益訴訟制度更好地轉化為治理效能。
今年1月,新昌縣人大常委會與縣檢察院聯合制定《“人大代表+公益訴訟”聯動監督工作實施方案》,在縣人大代表聯絡總站設立“共聯檢察公益保護工作室”,同時選聘了20名省市縣三級人大代表擔任公益觀察員,分設生態環境、食藥安全、特殊群體權益保障、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4個聯動監督小組,目前已接收觀察員代表多渠道移送的公益損害線索28條,辦理成案6件,代表履職與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實現有效融合。
該縣檢察院依托“共聯檢察公益保護工作室”平臺,向代表推送具有系統治理、綜合治理的有價值的檢察建議10件,通過代表履職已轉化為代表建議5件,公益訴訟檢察監督實效明顯增強,同時也為高質量提出人大建議提供了有效案例樣本和實踐依據。
在檢察建議轉化為代表建議的同時,縣檢察院積極促進代表建議向檢察建議轉化。
在縣人代會召開期間,多名人大代表提出了關于加強養老機構監管的建議,并被參會人大代表們廣泛討論。
經對人大代表建議內容分析研判和聽取代表們的意見,縣檢察院隨即部署開展了養老機構養老服務專項監督,圍繞養老機構食品藥品安全、消防安全、養老服務保障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開展深入調查,向相關行政部門制發檢察建議6件,督促相關部門依法履行監管職責,消除安全隱患30余處,安裝、更換老年人無障礙設施110余處,食品留樣、食品從業人員健康證明等不規范問題及時整改到位,老年人生活區域、就餐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今年以來,該縣檢察院通過從代表建議中發現涉及公益保護線索15件,經調查核實后已轉化為檢察建議4件,切實以代表的“金點子”開啟檢察履職的“金鑰匙”,助推公益訴訟行穩致遠,讓代表建議落地見效。
編輯:杜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