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朱寧寧
4月19日,為迎接第29個世界讀書日,“天雨流芳 共譜華章——第十九屆文津圖書獎發布暨文津閱新首場活動”在國家圖書館舉行。文津圖書獎組委會和評委會代表、優秀圖書作者和出版社代表、文津閱新合作出版機構代表、首場活動分享嘉賓、媒體記者、國圖員工代表共100余人參加了活動。
活動現場揭曉了第十九屆文津圖書獎結果,并推薦社科類、科普類和少兒類年度佳作。《尋找繚綾:白居易〈繚綾〉詩與唐代絲綢》《計算》《長江!長江!》等共61種佳作從近2500種入圍圖書中脫穎而出。其中獲文津圖書獎圖書20種,提名圖書41種。
現場還發布了2024年“國家圖書館文津領讀人”,由凱叔講故事創始人、全民閱讀推廣人王凱,中國科學院院士、科普作家協會榮譽理事長劉嘉麒,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持人、播音指導、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張澤群擔任,他們以書為舟,以讀為楫,通過榜樣的力量,引領全民閱讀新風尚。
此屆文津獎書單涉及多個領域,題材豐富。社科類圖書,有知名專家學者深耕研究領域出版的學術類著作,有聚焦中國歷史、文化、建筑、傳統技藝的大家小書,也有從個人小視角代入歷史大洪流的口述史和書信形式的圖書。相比往年,今年關注社會現實的圖書增多,囊括了經濟、教育、社會、法律、民生等方面;科普類圖書,涵蓋人工智能、地質學、氣象學、生物學、醫學、天文學等諸多領域,作者在工作之余,將自己的思考、感悟、科研成果總結提煉,創作出了適合大眾閱讀的科普作品;少兒類圖書,有將知識和繪畫精彩融合的科普繪本,有關注特殊群體的溫暖佳作,也有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學故事。作品不限于人文社科和自然博物等學科,還包括親情、友情、環保等題材。
本屆文津圖書獎組委會和評委會調整了組織結構,評審隊伍得到進一步壯大,從經濟、教育、醫學等多個領域新增10余位專家評委。借助完備的工作機制、獨到的評委眼光及公正的評審過程,評委會本著寧缺毋濫的原則,對最終的書單嚴格把關,最終產生本屆書單。
當天,文津閱新項目正式啟動并舉辦首場論壇活動。啟動儀式結束后,文津閱新項目舉辦首場對話沙龍活動——“計算·AI·未來”,現場還發布了“一本書·一個人·一座城”全國聯講系列視頻。
下一步,中國圖書館學會還將聯合業界,動員全國各級各類圖書館及有關單位發布結果,并通過線上線下舉辦“第十九屆文津圖書獎獲獎圖書展”巡展,設立專題書架,開展講座或沙龍等宣傳推廣活動。文津圖書獎短片將在第三屆全民閱讀大會圖書館全民閱讀論壇會場亮相。
編輯:武卓立